约翰·洛克

一、生平与历史背景

1.1 从医学学者到革命智囊

洛克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的灵顿村,父亲为清教徒乡村律师。1652年入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,学习古典哲学与医学,受笛卡尔科学方法影响。1667年任沙夫茨伯里伯爵的私人医生兼政治顾问,参与反对至上王权的辉格党活动。1683年因“莱伊宅阴谋”牵连流亡荷兰,期间撰写《人类理解论》与《政府论》。1688年“光荣革命”后返英,任贸易与殖民委员会委员。逝于埃塞克斯,墓碑铭“他的著作塑造了自由世界”。

1.2 英国政治剧变的哲学回应

在复辟时期专制与宗教迫害的背景下,洛克的思想回应了时代核心问题:

• 宗教宽容:1689年《论宗教宽容》主张政教分离,批驳“君权神授”。

• 宪政革命:为“光荣革命”辩护,将1688年政变正当化为“人民主权”实践。

• 殖民扩张:参与制定《卡罗来纳基本宪法》,其财产权理论为殖民经济背书。

二、核心思想体系

2.1 经验主义认识论

1. 白板说(Tabula Rasa):

  • 心灵初生如白纸,一切观念来自感觉(外部经验)与反省(内部经验)(《人类理解论》II.1.2)。

2. 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:

  • 简单观念(如冷热)不可分解,复杂观念(如美、正义)由心智组合而成(II.12.1)。

3. 知识界限:

  • 人类无法认知实体本质,“科学应限于观念关系研究”(IV.3.6)。

2.2 政治哲学与自然权利

1. 自然状态:

  • 非霍布斯的“战争状态”,而是“自由平等但缺乏执行力的状态”(《政府论》II.2)。

2. 社会契约:

  • 政府为保护生命、自由、财产而建立,违约则人民有权革命(II.19)。

3. 财产权理论:

  • 劳动赋予自然资源所有权,“将橡实拾起即脱离公有”(II.27)。

2.3 教育与社会改革

1. 绅士教育:

  • 反对经院灌输,提倡体能训练、实践学习与理性培养(《教育漫话》§30)。

2. 货币伦理:

  • 货币突破自然法对财产积累的限制,推动商业社会形成(《政府论》II.46)。

3. 宗教宽容:

  • 国家无权干预灵魂救赎,“教义分歧不威胁公民服从”(《论宗教宽容》)。

三、思想传承与影响

3.1 启蒙运动与民主革命

• 美国建国:杰斐逊《独立宣言》引用其自然权利论,麦迪逊吸收有限政府思想。

• 法国启蒙:伏尔泰称其“理性时代的苏格拉底”,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论受其启发。

• 自由主义传统:密尔《论自由》深化个人权利理论,诺齐克以洛克制反驳罗尔斯。

3.2 跨学科辐射

• 心理学:哈特莱联想心理学继承经验主义,行为主义拒斥先天观念。

• 经济学:亚当·斯密劳动价值论溯源其财产观,洛克式产权影响新制度经济学。

• 教育学: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批判其“白板说”,但继承“经验中心”原则。

3.3 全球思想对话

• 中国维新运动:严复译《群己权界论》引介自由思想,梁启超称其“西学首人”。

• 伊斯兰改革:埃及改革派塔赫塔维译介洛克著作,调和伊斯兰法与宪政。

• 印度民族主义:罗易(Raja Ram Mohan Roy)以洛克理论批判种姓制度。

四、学术争议与批判

4.1 同时代交锋

• 传统批判:菲尔默《先祖论》斥其契约论颠覆传统秩序,洛克驳斥为“奴隶制辩护”。

• 唯理论反驳:莱布尼茨《人类理智新论》指其忽视数学与逻辑的先天基础。

• 宗教保守派:圣公会指责宽容论纵容无神论,威胁国教权威。

4.2 现代哲学反思

• 殖民共谋指控:其财产论为殖民掠夺背书,“美洲原住民劳动被系统性无视”(C.B. Macpherson)。

• 性别盲点:女性主义指其“自然权利”限于男性,玛丽·沃斯通克拉夫特《女权辩护》纠偏。

• 历史局限:虽批判奴隶制,却投资皇家非洲公司,暴露理论与实践矛盾。

4.3 理论修正

• 罗尔斯批判:洛克式自由放任导致不平等,需“差异原则”调节(《正义论》)。

• 社群主义挑战:桑德尔批评其“无牵绊的自我”虚妄,忽略共同体价值。

• 认知科学更新:乔姆斯基“普遍语法”理论否定白板说,但联结主义神经网络重释经验论。

五、参考文献与原始文献

1. 基础史料

  • 《人类理解论》(关文运中译本) | 商务印书馆, 1983

  • 《政府论》(叶启芳、瞿菊农中译本) | 商务印书馆, 1964

  • 《教育漫话》(徐大建中译本) | 上海人民出版社, 2005

2. 现代研究

  • 彼得·拉斯莱特《洛克〈政府论〉导论》 | 三联书店, 2007

  C.B.麦克弗森《占有性个人主义的政治理论》 | 浙江大学出版社, 2016

  • 约翰·邓恩《洛克的政治思想》 | 商务印书馆, 2015

3. 跨学科研究

  • 阿尔伯特·赫希曼《激情与利益》 | 浙江大学出版社, 2015(经济学视角)

  • 斯蒂芬·平克《白板》 | 中信出版社, 2018(认知科学批判)

  • 迈克尔·桑德尔《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》 | 译林出版社, 2011(伦理学批判)